• 广州积分入户新政方向应是降低门槛
  • 资讯类型:楼市要闻  /  发布时间:2013-10-25  /  浏览:236 次  /  

广州积分入户政策将由以往“拼积分”高低,改为“拼社保年限”。这是广州发布积分入户征求意见新政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于是,有人认为,这相对提高了入户门槛,甚至是只看社保缴纳年限,指标太过单一。

一方面,我们看到,新政取消了年龄、房产、捐款、社保等加分,规定申请者在广州参保满4年、积分满60分可获申请资格。另一方面,申请者将按照在本市缴纳社保时间排名轮候入户。

两年来,广州每年有3000个积分入户固定指标。今年初则宣称,今后不再有限额,达到积分就可入户。现在,规定的按缴纳社保年限排队,似乎与积分没有必然联系。于是,到底有多少指标就与排队人数能否入户挂钩了。有关方面表示,新政策实施后,3000人“这个数字肯定不会减少”。因此,可以断定的是,只要3000人这个数字不扩大,门槛就没有实际降低,只是排队的方式改变了,或者说对广州需要的新增人口的要求改变了。

  根据新政,每年两批的入户批次将调整为每年一次。据称,今年共有2.3万名申请者,如果不扩大指标数,将只有零头数可以入户,其余2万人将继续等候。

值得称许的也许是,房产、捐赠等不再加分。这样减少了财富在入户积分中的比重,甚或可以“避免出现慈善功利化”。其次,新政将原有12大类15项指标大幅简化为8项基本条件和5大类6项积分指标。这可节省大家的精力。

有两个降低门槛的指标取向值得关注。一是文化程度本科分值由原来的80分降为60分。这是为长期在广州市有稳定工作但学历、技能水平尚未达到户口迁入管理规定所设定条件的人员入户打开一个通道。联系到社保缴纳年限,这可能使制造业一线工人、出租车司机和环卫保洁工人这类“脏累差”工种人员受惠。广州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不可能只需要高端人才,操作性工人、广州人不愿干的工种,往往都只能靠“引进”。

二是将高层High level次人才由原来的3项扩大到8项20余类,增加了“高技能人才”,并取消了年龄和就业年限限制。这充分反映了广州产业调整和人才结构的方向性需求,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受欢迎,而不一味追求高学历;年龄放宽有利于引进院士或国家级专家。

一些人性化设计也是应该肯定的。如夫妻投靠年限从1-7年缩短为满1年,这有点类似发达国家入籍的设计,减少夫妻分居现象的同时,也让人有通过婚姻入户的选择;又如试行街道设立集体户口,这让一些无房户年轻人不至于为了结婚一定要购买婚房,租房也可以结婚,对拆迁、企业倒闭等挂户口人员也可减少人户分离,当然如何操作仍有难点。

实际上,对新政是否放开或收紧的主要判断还是在于是否继续总量控制。跟年初取消总额限制的说法不同,新政只是说不会少于3000人。年初提的是“取消人数限制,只要达到一定的分数,都可以入户广州”,并且“只要申请人的分数足够,就可以随时申请”。那么新政为何比起年初有“倒退”呢?可能关键还是在于对广州承载力的判断和规划Planning。

新政提出,广州人口调控目标是,到2015年户籍人口控制在860万人,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人;到2020年户籍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而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广州户籍人口为822万,常住人口为1283万。也就是说到2015年,广州可以增加38万户籍人口。那么,平均一年可以增加13万人左右。显然,每年积分入户3000人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他方式的入户占比太高了。

且不说常住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入户意向的,按目前广州实际管理人口的口径是1600万人,远高于1283万人的常住人口数据。这表明,在广州入户后备人选十分庞大。怎么处理好38万控制指标与三年每年3000人积分入户指标共1万人的关系,既涉及到广州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选择,也涉及到公平公正甚至公开透明的入户政策的落实。

  (作者为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姜堰房产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3
品牌・责任・价值!荣耀上线16周年!地址:姜堰经济开发区
网站客服QQ:157186151 微信:JRJY67
苏ICP备17030903号
回顶部